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

创意是智力活儿,也是体力活儿,归根结低是苦力活。

刷抖音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这本书,里面有很多思维和方法对我们的创作思路很有帮助,非常建议大家购买这本书完整深入地看一下。下面是我自己边看书边做的一些笔记,有些内容只是我个人觉得有道理或者有用,仅作大家参考。

首先这是一份工作

工作的本质是交易,我们用自己的时间和才能,通过一家公司与市场交换金钱。
公司会产生的原因,就是人们自己直接与市场交易成本太高,公司会给大家省点劲。那也就是说,当你跟公司交易,比你直接跟市场交易还费劲时,你就可以离开这家公司过更好的生活了。

什么是交易成本?花大量时间促成一个几乎不赚钱的交易,这个可以节省的大量时间就是交易成本。因为侵权,花钱请律师的费用也是一种交易成本。
你感到工作费劲,可能是公司弱智带来的,又可能是市场残酷竞争带来的,有多少能内部解决或者直接面对。怎么都解决不了,离职转行永远是一个选项。

实事求是,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。
这是一份工作,拿了钱就先办事,办好事再说别的,不想再办事也要想好,去哪里可以继续拿钱,拿更多的钱。

其次,这是一份和生活分不开的工作

要意识到你的全部人生,都理应要为你的创作提供养分,为它服务。
尽早放弃工作和生活分开的这种想法,要学会在工作中享受生活,在享受生活中工作的办法。至少对演员、编剧、导演来说,没有退路。

看和观察不一样!放弃看的乐趣,享受观察的乐趣。
好的工作节奏,就包含了学习、养分。不能实践,就等于没有学。最好的学习,也是在实践中学。以赛代练,错得够多了,自然就学会了。

请写逐字稿

写逐字稿的一个好处,就是在写作时预演自己的表演,其中预演表演是关键。可以减少讲话时“然后然后、就是说、嗯、啊……”的零碎词语。
文字是索引,是你的表演目录,脑子里应该是想象的画面,而不是文字。

不要写谐音梗、网络用语。你是专业的就不要干业余人能轻易感到的事。
没有创作能力的人,靠抄袭,无法一直创作下去。

检查你的稿子,把词删到不能再删除。
在舞台上,可以配合大量肢体表情,能用演的就不要讲,能代入角色就不要冷眼旁观。

找比你厉害的人改稿。最好保留修改痕迹,从修改痕迹可以看到他的取舍,也就看到他的思考过程,这样学习最快。
学习永远是学思路。

最重要的提升写稿能力的办法:天天写。

如何开始:是洞察还是负面情绪

无论如何,先行动起来,有了坏的才能有好的。
完成比完美更重要。
你的段子传播是需要主题的,是需要好笑之外还说了一点什么。实事求是,找一个主题,有助于你的创作更好地被人看见。

讲故事也是一种价值观

脱口秀一定是讲价值观的,讲故事、讲生活趣事也是一种价值观——你认为这样的生活值不值得过。
在舞台上讲自己的生活,自己的观察,自己的看法,归根结底,就是在讲你的价值观。
呈现自己价值观的目的,是去找到跟你想法一致的人,而不是改变尽可能多的人。与观众的关系是找到彼此,找到你代言的那种想法。

用户不是自然人,而是需求的集合。你的观众也不是自然人,而是与你的价值观共鸣的集合。

徒劳的准备

如果你的目标是这场表演一定要炸,那准备永远都是徒劳的。如果你的目标是变成一个越来越强的演员,那就永远都好好准备。
对镜联系,回看录像,心理默戏,都是必要工作。不过我们发觉,很多时候都没什么大用。
按照逐字稿讲,失败了,也是有意义的失败,你可以找到调整方向。如果是慌张的“嗯啊、这个那样”,加一些旧包袱,这样的失败是没有意义的失败。

找准失败的原因:观众冷淡、话筒不对、灯光不好,前面的演员表现太好了……
这些都是那一场表演失败的原因,继续找到为什么没有成为优秀演员的原因,让徒劳的准备得到有意义的结果。

表演的目的始终是让人相信

真诚是第一位,脱口秀就是在演自己。就是通过表演,把你真实的价值观分享给观众。
在舞台上,你是什么样的人,是藏不住的。真诚面对,是逻辑的必然。

你在舞台上,其实是在把你整个人分享出去,扔出去,你“表演”的快乐痛苦,你“表演”的人生选择,你“表演”的愤怒得意,通通包含着也塑造着你的价值观。根本原则是让人相信,脱口秀表演就是让观众从相信你开始,慢慢理解你,爱上你。
最终你吸引观众的,就是你藏都藏不住的人格。

两个基本表演原则

1.咬文嚼字:语言象征主义。

每个词的发音方式,跟这个字词的意思,是有关联的。比如你说“大”时,嘴巴张大,说“小”时嘴型缩小,“快”的发音很快,“慢”就很慢。
考虑这字词放在了什么位置,你的意图是什么?你是要让观众听清,误导观众,还是抛一个梗?你希望此刻观众感到你的痛苦,还是你的快乐?是让观众理解字面意思,还是通过发音表达出完全相反的意思?比如你可以试试换几种情绪读读“我可真高兴”这句话。
每种意图事实上只能有一种最佳的发音方式,那个最符合你想表达的方式。

2.津津有味:把情境还原到舞台上。

把一件事情说的津津有味,是脱口秀演员的基本素质。
再说的时候,脑子里想着那情境——即使是编造的。在写稿的时候想象自己在舞台上的动作,神态,只是表层。深层的想象,是想象你稿子中构建出的情境。

情境有时直接来自记忆(我爸当时说……),有时来自观察(我在地铁上看到这样一个大哥……),有时是纯编造(火星人是这么打招呼的……),它本身的真假不重要,当它发生在舞台上时,它就是真的了。

我们的表演任务,就是让它变成真的。舞台上什么都是真的。所谓眼到手到,你说你看书,不如表演你在看书,你表演看书不如还原出你脑海中的那个看书的样子。

关键是还原,不是表演。还原你的观察,你的想象,不是展现你的超强模仿能力。真正的好演员都是在还原,而不是演。

还原的目的是为了展示你的价值观,表演盖住了价值观,甚至可以舍弃表演,光会演是没用的。

看观众还是镜头

注意力足够集中,你根本不会想到看镜头还是观众的问题。
我们的注意力,首先放在你还原的情境上。

小情境与大情境

不是你去找观众,而是观众来找你。狠狠地操练自己,你越强,找到你的观众越多。
想象的情境进一步细分,小情境就是你的一个又一个段子,大情境就是你的主持,你是你自己的主持。

小情境反复证明拓展自己的价值观,大情境是要怎么与观众互动的问题。小情境与大情境融合的一刻,就是你与你表演的你,在舞台上合二为一的时刻,揭示宇宙真相的时刻。会达到超好的效果。

只有情绪是真的

要让观众找到你,心理上拉近彼此的距离,敲门砖只能是情绪。
面对一个大脑,想要影响它,最好是从情绪进入,再去说服理性。不要一开始就说理,能用演就不要用讲,能动的时候就不要干站着,能用故事就不要说理。

创作阶段要理性安排表演,刻意检查逐字稿有没有好的故事开头,这里能不能有津津有味的例子。等到上台了,你想理性也不能理性了,一切交给情绪,连你自己的情绪都要交给你想象好的情绪,你会被你自己感染。

敢于面对自己的弱点,甚至拿出来给人看。你的弱点就是人类的弱点,你那份情绪就是人类共有的情绪。
不用讲全所有隐秘的经历,但是一定要还原那份别后的心情。

永恒的难题它终于来了:到底什么是节奏

创造和感知节奏的能力就是节奏感。
节奏,就是先同步,在引领,然后无限循环。
首先让观众在心理上跟你是一起的,之前说的情绪、共鸣都是为了同步。一定还要引领,让预测落空。

不停找同步,做出一点引领,打破,重建,再同步,再引领。把这一过程发挥足够特别,你就拥有自己的节奏感。
在自己的节奏里,你就放松自然了。你的节奏感就是你的风格。

比永恒更难的难题:到底什么事风格

你们得找到自己的风格。可以害羞、可以说话不利索,只要形成风格,你就是一个好脱口秀演员。
风格,就是你的天赋加上你的经验。你的风格就是你的人生。
风格,就是你的人格魅力。甚至你的风格可能来自你的缺点,而不是优点。装帅、装怪,可能胡说八道观众也喜欢。

做一个真诚的人,尽可能善良,不掩藏痛苦,也不羞涩于快乐,放心地把自己交给舞台,交给同伴,交给世界,那怎么找都找不到的风格,也许就会来找你。

《吐槽大会》为什么没有综艺花字

节目第一,最终只要对节目好的,就是对的。
做节目自己要兴奋,自己都不兴奋,这个节目也许能看,但绝不会成功。

五分钟一段的脱口秀该怎么写

语言鲜活,话题当下,主题清晰,结构完整,文笔流畅。

结构完整就是起承转合,不是趣事堆积,也不是几个不相干的段子联排。要有人物有主题有冲突,层层推进,最终有一个像结局的结局。

你必须要当众成长

人天然喜欢看成长,你要花5分钟成长给他看,观众也就会成长。
观众看到了,知道了,就会理解你,观众也会成长。

前采后采,观众反应镜头,其他演员、嘉宾的点评,都是促成这作品成立,促成那成长成真的关键。

开读稿会的正确方法

1.带东西来。
不要空手踏入任何一个会议室,把写好的稿子再来,要有东西开会。要明白什么是对的,不管什么原因没做到,也要努力去做,总会做到。

2.目标明确。
开会的目标就是解决问题,向终点靠近。干扰这一目标的行为都要彼此监督,共同制止。

3.谁负责听谁的。
创作只能是独裁。集思广益,但最终还是只能由负责人决定。嘉宾的稿子,听总编剧的,你自己的稿子听完总编剧意见后,听你自己的你要对你自己负责。

4.用更好的创意否定别人。
可以否定别人,但是要用清晰的意见,更好的创意来否定。而不是只说一句“我觉得不行”。
只要目标明确,什么人都可以提意见,什么意见都可以提,不好就是不好。

每个人都该学会卖掉自己的想法

要把一件事办妥,就要把一个想法扎进别人脑子里的决心。
通过你的专业判断,想出真的会对对方好的方案,然后说服对方接受。这个过程发生在后台,你要把你的想法卖给你的领导、同事,你的嘉宾、平台和客户。

前采的本质

保持专业,时时刻刻都做到专业,这样跟你接触的人才不会轻看你,才愿意信任你。
前采就是事前采访,彼此相互了解建立信任,进行内容设计。本质就是说服加创作。

1.做足准备。
大量观看你要前采对象的采访、节目,提前了解他,并猜测他最想说什么。你是要给他写稿,他即将成为你笔下的角色,甚至要掌握他的语气,模仿他的说话节奏。

2.不要给人拒绝的机会,给选择。
永远给对方高中低三个选项,贵的太贵,便宜的不想要,目的就是让对方选择你早就计划卖掉的中间项。永远设计好陪跑方案。多看看营销之类的书,还有更多的技巧。

3.问“是什么”,别问“为什么”。
很多人真的不知道自己做一件事是为什么,不是他不愿意回答你。比如问你为什么要做***职业,你也不能一下答出来。
问事实,别问想法。问行为,别问理由。问事,别问人。

4.你的稿子至少有一半要在现场完成。
对方回答你的问题如果能形成一个梗,你要敢于接茬。不要怕对方是甲方或者地位高,其实他也焦虑惶恐有些内容能不能拿出去说,你要帮帮他。
聊八卦也可以拉近距离,把握好尺度,不要聊网上没有的隐私。要意识到这一切都是为了剧本,至少要有一半在前采的时候完成,并获得对方认可,会为后面的工作省很多事。

5.像爱上角色一样爱上嘉宾。
像很多编剧爱自己的角色一样,不管正派还是反派,有多少缺陷都不重要。
节目结束后,也不要伤害我们的嘉宾,也不要在公共场合抱怨合作过的明星。这是职业素养问题。
爱上他,不是为了爱他,是为了爱自己的专业。不说他,也不是为了对得起他,而是对得起自己的专业。

6.吐槽的本质是有选择的真实。
玩笑九分真,越真越好笑。千万不要强求全面真实,更不要强求你以为的真实。
我们只能保证说出来的是真话,但不能保证把所有的真话都说出来。有时候尺度不让,真的会伤人,观众不接受。
只坚持有选择的真实,但梗有时也不用那么坚持。想出的好梗不是永远最好的,观众和嘉宾也不需要最好的。
理解他人难处,我们是一伙的,不是敌人。在他舒服的前提下,把哪一点真实说出来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